村网通总站 桃源村 314846.nync.com 欢迎您!
来源 / 《中国医药报》 记者 陈燕飞
按照中央部署,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从1995年开始定点扶贫安徽省临泉县,历次机构改革沿袭至今。201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增定点扶贫安徽省砀山县。
23年来
各单位积极调动全系统力量
多方协调支持
始终把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
先后派出20多名挂职干部
驻县、驻村工作
取得丰硕成果
两县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
10月20日,虽是周末,但安徽省砀山县各镇、村脱贫攻坚工作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据砀山县副县长(挂职干部)朱明春介绍,该县计划2018年15个贫困村出列,1.96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县“摘帽”。
2012年,砀山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2万户10.24万人,贫困村60个。
朱明春(右一)和科研人员在考察梨树园。
朱明春是2017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委派到砀山挂职的扶贫干部。面对砀山取得的脱贫攻坚成绩,他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全体砀山干部群众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帮扶。
机构改革后,根据国家统筹安排,此前由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承担的砀山、临泉两县定点扶贫工作,由国家药品监管局继续承担。
“都知道有位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记者从砀山县城驱车向东北行驶大约20分钟,便来到了砀山县砀城镇林屯村。林屯村占地9平方千米,有耕地5960亩,全村人口4490人。
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聂大可——2017年5月,他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派到这里蹲点扶贫。
聂大可仍然记得第一次来到林屯村时的场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但村支部的办公条件却很简陋,开会的会标用墨水写在红纸上,再贴到墙上;办公桌椅很破旧。“当时,我就下决心要改变这里的状况。”聂大可回忆道。
扶贫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量身定制”扶贫脱困方案,下一番“绣花”功夫。支建利今年51岁,是林屯村的农民。记者看到他时很难想到,两年前他是村里的贫困户。聂大可了解到:支建利家原本生活不错,但2015年的一天,他老伴儿爬到梨树上给花授粉,不慎从高处跌落,从此瘫痪在床。
“他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聂大可说。给支建利建档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的老伴儿享受到医疗保障,看病基本不用花钱,每个月还可领取低保费,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并获得残疾补助和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扶持。有了政府政策托底, 再加上精心打理3亩果园,每年有几千元收入,2017年支建利家实现脱贫。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对应的帮扶措施也不一样。”聂大可说。
在林屯村支部办公室,记者碰到林屯村扶贫小组长李诗峰正在整理贫困户资料。记者拿起的一张档案卡记录着:户主名叫豆桂河,今年50岁,患脑梗后遗症。根据档案,豆桂河家享受到了医疗保障、农资补贴、保洁员(公益性岗位)资格等多项政策,于去年脱贫。
“俺们林屯村贫困户都知道有位北京来的第一书记。”谈起聂大可,李诗峰竖起了大拇指。截至目前,林屯村还有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对此,聂大可感觉压力很大。他说:“在这里扶贫,背负着派出单位太多期望。来了就要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干,帮助林屯村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大河无水小河干”
贫困村脱贫标准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项是村集体收入,农村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大河无水小河干。”朱明春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为了让县里各个贫困村实现“大河有水”,砀山县政府先后扶持20家龙头企业,带动3万多户贫困户投入经济发展。“种植基地+电商扶贫驿站+扶贫工厂”是砀山县探索推行的产业扶贫模式之一。以砀山县李屯村为例,县政府财政投入40万元资金,在这里建设电商扶贫驿站和扶贫工厂。
林屯村注册的“林砀优果”品牌黄桃罐头。
在扶贫工厂内,记者看到,数百袋用果树枝等碎屑制成的平菇种植包整齐地码在一起。“这些蘑菇包都是村民们自己制作的,村民可以自愿认养,放在家里约一周时间就能长出平菇。”李屯村电商扶贫驿站理事长、安徽荣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光荣介绍道。
李光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蘑菇包成本8元,能产出4斤~5斤蘑菇,一斤蘑菇卖4元~5元,一包蘑菇的毛利润约10元。
“今年5万多斤车厘子只用了10天时间就卖完了,这要感谢政府的产销对接帮扶。”李光荣告诉记者,这些车厘子能顺利销售出去,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努力。
挂职干部是国家定点扶贫单位和贫困县之间的“桥梁”“纽带”。为支持砀山县做好电商扶贫文章,朱明春四处奔波,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药监局的帮助下,协调水果行业销售大户,帮助砀山销售水果。
为加强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的针对性,砀山县探索推行“一个电商对接一个村”模式。今年4月,李屯村与安徽鲜果时光有限公司成功对接。车厘子成熟时,该公司一次性就包销了1万多斤。
在林屯村,聂大可也琢磨着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为村里的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林屯村有5960亩地,其中4520亩种的都是黄桃。聂大可决定在黄桃种植和销售上做文章。在推动林屯村建成国家级砀山黄桃标准化示范区的同时,他利用上级的帮扶资金和自身资源联系企业帮扶资金,为村里建成了砀城镇林屯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用于黄桃、酥梨等水果的分拣包装。
在聂大可的推动下,林屯村注册了“林砀优果”品牌。此外,该村利用国家药监部门帮扶资金建造的钢构大棚也已经种上了第一茬芹菜。在各方的大力帮扶下,林屯村集体收入从零开始,增加到目前的10万元。
“产出最好吃的梨”
明代《徐州府志》记载,砀山产梨,种植梨树的历史至少已有500年。
为支持砀山做好“水果”文章,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和挂职干部竭尽全力。今年3月,在原国家质检总局的帮助下,砀山县获批建设“全国砀山酥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6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共同在京召开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水果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为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搭建合作开发桥梁。
9月20日,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的支持下,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砀山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梨果产业年会暨砀山酥梨产销对接大会成功召开。会上,砀山酥梨生产企业、合作社与20多家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水果采购商、水果电商达成合作意向。与此同时,由砀山县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委牵头打造的砀山酥梨网启动运行。
李屯村电商扶贫驿站。
在做好把砀山水果推广好这篇文章上,朱明春精心谋篇,亲力亲为,付出了诸多心血和汗水。今年国庆节放假期间,朱明春回到北京,报到的第一站不是家,而是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这里寻求水果深加工研究合作支持。在他看来,酥梨的品质提升和宣传不能只靠口碑,还要靠科学。“挂职副县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砀山产出最好吃的梨。”朱明春说。10月19日,记者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药监局支持建设的砀山县区域性检测中心看到,该中心主体建设即将竣工。在施工现场,朱明春指着大楼告诉记者,中心建成后可承接砀山县及周边区域食品及多种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助力砀山果蔬更有安全保障和品牌支持。
望着遍地开花的扶贫驿站,看着已经顺利运营的砀山酥梨网,扶贫已一年多的朱明春感慨良多:带着组织的重托,在无处不在的脱贫攻坚氛围中,自己时时刻刻感受着基层干部和百姓发展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聂大可对林屯村的脱贫工作也越来越有信心。谈到自己明年5月挂职将结束时,他说:“等回去了,村子的致富车轮还能转起来,我才放心。”